- 相关文章
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治疗领域,拉泽替尼(Lazertinib)凭借其针对T790M突变的强效抑制作用,成为患者突破治疗瓶颈的重要选择。多项权威临床试验数据证实,该药物在延长生存期、控制脑转移病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,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生存获益。
T790M突变患者的生存突破
针对既往接受过EGFR-TKI治疗后出现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,拉泽替尼展现了卓越的疗效。在一项纳入76例T790M阳性患者的I/II期临床试验中,患者每日口服240mg拉泽替尼,中位随访时间达20.8个月。结果显示,客观缓解率(ORR)达55.3%,其中完全缓解(CR)1.3%,部分缓解(PR)53.9%;疾病控制率(DCR)高达89.5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11.1个月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达17.7个月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27.6%的患者对拉泽替尼的响应持续超过12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(OS)尚未达到,12个月和24个月OS率分别达89.5%和72.7%。这一数据表明,拉泽替尼可为T790M突变患者提供长期生存保障。
脑转移患者的精准控制
脑转移是晚期NSCLC治疗中的核心挑战,而拉泽替尼凭借其优异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,成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利器。在上述I/II期试验中,7例具有可测量脑转移病灶的患者接受治疗后,颅内ORR达85.7%,其中1例完全缓解,6例部分缓解;颅内DCR为100%,中位颅内PFS长达26.0个月。另一项针对40例EGFR突变脑转移患者的II期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:55%的患者脑部肿瘤体积缩小,T790M阳性患者这一比例高达80%,T790M阴性患者也有43%实现肿瘤缩小;所有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达97%,T790M阳性和未知状态患者疾病控制率甚至达到100%。
穿透血脑屏障的分子优势
拉泽替尼的疗效与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密切相关。临床前研究显示,拉泽替尼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可达外周血的90%,在脑转移瘤中的浓度更是外周血的7倍,脑组织与血浆游离药物浓度比值(Kpuu,brain)为0.29。这一特性使其能够高效抑制脑部肿瘤细胞的EGFR信号通路,从而延缓疾病进展。例如,在III期LASER301研究的亚组分析中,86例基线脑转移患者接受拉泽替尼治疗后,中位颅内PFS达28.2个月,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的8.4个月;颅内ORR为94.4%,而吉非替尼组仅为73.3%。
安全可控的长期治疗选择
拉泽替尼的安全性数据支持其作为长期治疗药物的应用。在I/II期试验中,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(37.2%)、瘙痒(34.6%)和感觉异常(33.3%),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4.6%,仅7.7%的患者因不良反应永久停药。III期LASER301研究的安全性分析显示,拉泽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相似,但拉泽替尼组的腹泻(23% vs 40%)和谷丙转氨酶升高(12% vs 44%)发生率更低,且未报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。
拉泽替尼Lazertinib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LuciLazer(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),如需购买拉泽替尼Lazertinib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官网进行下单,www.ingpharma.com 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