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厄达替尼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FGFR抑制剂,凭借其精准靶向FGFR3/2基因变异的特性,为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。2024年欧盟批准其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,基于Ⅲ期THOR研究数据,该研究揭示了厄达替尼在长期治疗中的显著疗效。
THOR研究:3年随访数据夯实长期生存获益
THOR研究纳入266例携带FGFR3/2变异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,随机分配至厄达替尼组(136例)或化疗组(130例)。中位随访36个月时,厄达替尼组的3年持续缓解率(DoR)达35%,显著优于化疗组的8%。具体而言,厄达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5.6个月,化疗组仅2.7个月;中位总生存期(OS)分别为12.1个月与7.8个月,死亡风险降低36%(HR=0.64,P=0.005)。值得注意的是,厄达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(ORR)达45.6%,其中完全缓解(CR)率6.6%,部分缓解(PR)率39.0%,而化疗组ORR仅为11.5%。
真实世界数据验证长期疗效
美国纪念斯隆-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支持厄达替尼的长期获益。该研究纳入32例接受厄达替尼治疗的FGFR突变患者,中位随访28个月时,26%患者持续缓解超过2年,中位PFS达5.5个月,中位OS为6.6个月。尽管真实世界中剂量调整率较高(38%患者减量),但通过磷酸盐结合剂管理高磷血症等不良反应,仍可维持治疗连续性。
分子机制与耐药性管理
厄达替尼通过抑制FGFR信号通路,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。然而,长期治疗中约30%患者会出现获得性耐药,主要机制包括FGFR3守门人突变(如V564F)及旁路信号激活(如PI3K/AKT通路)。联合治疗策略成为破局关键:厄达替尼与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联用可抑制代偿性MET激活,逆转耐药;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联用则通过抑制VEGF通路,延长PFS至9.2个月。
厄达替尼的3年随访数据证实其作为FGFR突变尿路上皮癌标准二线治疗的地位。对于无法耐受铂类化疗或PD-1抑制剂进展的患者,厄达替尼提供了一种耐受性良好、疗效持久的口服方案。
厄达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卢修斯制药的LuciErda,老挝东盟制药的Erdaini,孟加拉耀品国际制药的Erdanib,如需购买Erdafitinib厄达替尼原研药或者仿制药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任何疑问,请咨询ING药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