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维莫非尼耐药后策略:联合MEK抑制剂能否逆转疾病进展?

  尽管初始治疗有效,但维莫非尼单药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仅7.3个月,耐药后患者面临无标准治疗的困境。MEK抑制剂的加入为逆转耐药提供了新思路,其通过阻断替代信号通路或恢复药物敏感性,显著延长了后线治疗的生存期。

  耐药机制:旁路激活与表型转换

  维莫非尼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MAPK通路再激活(如NRAS突变、BRAF剪接变异体)和PI3K/AKT通路异常激活。此外,约20%的患者发生组织学转换,从黑色素瘤转变为肉瘤样或上皮样肿瘤,导致对BRAF抑制剂的交叉耐药。MEK抑制剂通过抑制MEK1/2激酶,可阻断RAS突变或BRAF剪接变异体介导的旁路激活,同时部分逆转上皮-间质转化(EMT)表型。

  联合策略:后线治疗的生存突破

  Ⅲ期IMspire150试验探索了维莫非尼+Cobimetini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(抗PD-L1)用于维莫非尼耐药患者的疗效。尽管该方案未显著改善总生存期(OS),但亚组分析显示,PD-L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延长至8.3个月,较单药治疗提升40%。另一项Ⅱ期研究采用维莫非尼+Cobimetinib跨线治疗,对一线维莫非尼进展的患者,联合方案的中位PFS达5.1个月,ORR为18%,且LDH水平正常患者的获益更显著。

  新型组合:靶向+免疫的协同增效

  针对高度异质性的耐药肿瘤,BRAF/MEK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策略展现出潜力。2025年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报道的Ⅲ期TRIMET-4试验中,维莫非尼+Cobimetinib+阿替利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,中位PFS达7.6个月,客观缓解率(ORR)32%,显著优于化疗组(PFS 3.4个月,ORR 12%)。机制研究证实,联合治疗可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s)密度,并下调PD-L1表达,从而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。

  从单药到联合,从初始治疗到耐药逆转,BRAF/MEK抑制剂的迭代优化正重塑黑色素瘤的治疗格局。

  维莫非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商品名:LuciVemu(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),如需购买维莫非尼仿制药或土耳其版原研药,可在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印度全球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伊沙佐米+来那度胺+地塞米松(IRd)长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:10年随访PFS优势分析 下一篇:高剂量马法兰预处理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:5年总生存率达85%的关键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