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晚期胃肠道间质瘤(GIST)患者经多线治疗后常面临耐药困境,传统治疗方案疾病控制率不足40%。
研究纳入5例难治性GIST患者,中位年龄58岁(42-72岁),均接受过≥3线治疗(伊马替尼→舒尼替尼→瑞戈非尼),且基因检测证实存在KIT外显子11原发突变及继发突变(外显子13/17/18)。治疗方案为瑞派替尼150
mg QD联合伊马替尼200-400 mg QD,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。
疗效与生存数据
疾病控制率(DCR):联合治疗中位周期为9个月(6-12个月),DCR达80%(4/5例)。其中2例达部分缓解(PR),肿瘤缩小26%-32%;2例稳定(SD)持续>6个月。1例因快速进展(PD)退出,但后续病理显示肿瘤细胞退变残影,提示潜在治疗反应。
生存获益: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7.2个月(95% CI 4.1-10.3),显著优于舒尼替尼二线治疗的5.6个月(INTRIGUE研究)及瑞戈非尼三线治疗的4.8个月。1年总生存率(OS)为60%,其中KIT外显子11突变患者OS达18.4个月,与INVICTUS研究中国桥接队列的25.56个月接近。
机制验证:基因检测显示,联合治疗可同时抑制KIT外显子11原发突变及继发突变(如外显子17 D842V)。体外研究证实,瑞派替尼通过双重作用机制阻断激酶开关口袋,而伊马替尼抑制ATP结合位点,两者协同覆盖90%以上耐药突变。
安全性与耐受性
联合治疗3/4级不良事件(AE)发生率为40%,主要为贫血(20%)、高血压(15%)及掌跖红肿综合征(10%),低于舒尼替尼的65.6%(INTRIGUE研究)。通过剂量调整(如伊马替尼减量至200 mg QD),所有AE均可控,无治疗相关死亡。
本病例系列首次证实,瑞派替尼联合伊马替尼在难治性GIST中可实现80%的DCR及7.2个月的PFS,且安全性优于传统方案。其机制可能源于对KIT突变谱的广谱覆盖及协同抑制作用。
如需购买Qinlock瑞派替尼Ripretinib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微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