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尼洛替尼联合低强度化疗在Ph+ ALL中的4年总生存率:GRAAPH-2014研究长期随访

 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Ph+ ALL)曾因预后极差被称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“治疗禁区”。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的突破性应用,GRAAPH-2014研究通过创新性的尼洛替尼联合低强度化疗方案,为这一领域带来重要进展。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法国、比利时和瑞士的79家中心开展,纳入156例初诊Ph+ ALL患者,中位年龄47.1岁,其中79例接受尼洛替尼联合甲氨蝶呤及高剂量阿糖胞苷(HD-AraC),另79例接受尼洛替尼联合甲氨蝶呤(不含HD-AraC)。

  核心数据揭示生存获益

  长期随访显示,联合HD-AraC组(A组)的4年总生存率(OS)达79.4%,显著高于未使用HD-AraC组(B组)的73.4%(HR=1.37, p=0.27)。尽管两组OS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,但A组复发率显著降低(13.2% vs 31.3%, p=0.017),且无复发生存期(RFS)延长至76.2%(B组为58.5%, p=0.029)。进一步分析显示,A组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(allo-SCT)后的4年RFS率高达79.4%,而B组仅为57.2%,印证了强化化疗在降低微小残留病灶(MRD)中的关键作用。

  分子机制与临床决策的深度关联

  研究揭示,BCR::ABL1融合基因的多谱系表达可能影响MRD监测的准确性。在228例可评估患者中,43%存在非ALL细胞的多谱系Ph+表达,但此类患者的DFS与单系Ph+ ALL患者无显著差异(HR=0.83, p=0.50)。相反,基于免疫球蛋白/T细胞受体(IG/TR)基因重排的MRD监测显示,第4周期后IG/TR阳性(≥0.01%)患者的DFS显著降低(HR=4.13, p=0.001),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。

  安全性与治疗耐受性的平衡

  尽管A组在化疗周期2的感染发生率较低,但两组3-4级血液学毒性无显著差异。值得注意的是,A组从完全缓解(CR)到移植的时间显著短于B组(p=0.007),提示强化化疗未延误移植时机。研究终止原因在于B组复发率过高,但A组数据仍支持尼洛替尼联合HD-AraC作为高危Ph+ ALL患者的优选方案。

  如需购买,可登录www.ingpharma.com印度全球药房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支持银行线下转账及中国支付宝扫码付款,所有药品由印度药房或药厂直接发货邮寄到客户手中,并提供发票,从源头上杜绝伪劣产品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特泊替尼单药治疗METex14跳跃突变NSCLC的5年生存数据 下一篇:达沙替尼联合PD-1抑制剂在Ph+ ALL中的免疫调节效应与生存获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