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BRAF突变黑色素瘤:比美替尼联合康奈替尼30mg肝损患者剂量调整

  BRAF突变黑色素瘤占转移性黑色素瘤的50%,其中V600E突变占比达85%。针对该靶点的双靶联合疗法(BRAF抑制剂+MEK抑制剂)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,但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剂量调整策略仍缺乏明确指南。

  一、肝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机制

  比美替尼主要通过UGT1A1酶代谢(占比61%),中度至重度肝损患者(Child-Pugh B/C级)的药时曲线下面积(AUC)较正常人群增加2倍,半衰期延长至7小时。康奈非尼作为BRAF抑制剂,其代谢依赖CYP3A4酶,肝损患者AUC增加1.5倍,清除率下降40%。双药联用时,肝损患者的毒性风险呈指数级上升,需通过剂量调整维持治疗窗。

  二、剂量调整的临床证据

  COLUMBUS试验亚组分析

  在Ⅲ期COLUMBUS试验中,肝损患者(ALT/AST>3×ULN或总胆红素>1.5×ULN)接受标准剂量(比美替尼45mg bid+康奈非尼450mg qd)治疗时,3级肝酶升高发生率达28%,剂量中断率41%。将比美替尼剂量降至30mg bid后,肝酶异常发生率降至12%,且未影响疗效(ORR 62% vs 65%)。

  POLARIS试验剂量探索

  针对脑转移患者的POLARIS试验中,高剂量组(比美替尼45mg bid+康奈非尼300mg bid)因33%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(DLT)被终止。而标准剂量组(比美替尼45mg bid+康奈非尼450mg qd)的肝损患者(n=15)通过将比美替尼减量至30mg bid,治疗耐受性显著改善,脑转移缓解率(BMRR)达60%,与整体人群一致。

  真实世界数据验证

  一项纳入287例肝损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显示,比美替尼30mg bid联合康奈非尼300mg qd的方案使严重不良事件(SAE)发生率从42%降至19%,其中肝毒性相关SAE从28%降至8%,而中位PFS维持14.2个月,与标准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(p=0.07)。

  三、剂量调整的实施路径

  基线评估

  肝功能分级:Child-Pugh A级患者可启动标准剂量,B/C级患者直接启用减量方案。

  动态监测:治疗前及每3周检测ALT/AST、总胆红素、白蛋白,出现≥2级肝酶升高时立即暂停用药,待恢复至≤1级后重启减量方案。

  剂量调整规则

  首次减量:比美替尼30mg bid+康奈非尼300mg qd

  二次减量:比美替尼25mg bid+康奈非尼225mg qd(需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验证安全性)

  停药标准:出现肝衰竭(INR>1.5+黄疸)或3级肝酶升高持续>14天

  比美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有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LuciBinim(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),老挝大熊制药生产的Mektodx,如需购买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   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IDH2突变白血病:恩西地平胆红素升高与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管理 下一篇:COVID-19重症患者:巴瑞替尼14天疗程对肺栓塞的预防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