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骨髓纤维化(MF)是一种以骨髓纤维组织增生、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病,约50%患者确诊时即伴贫血,且随着疾病进展几乎所有患者均需依赖输血。传统JAK抑制剂(如芦可替尼)虽能缓解脾肿大和全身症状,却因骨髓抑制作用加剧贫血,导致治疗矛盾。2023年9月,全球首款针对MF贫血的靶向药莫洛替尼(Momelotinib)获FDA批准上市,其通过“JAK1/2抑制+铁调素调控”双机制,实现24周输血独立,并长期改善血红蛋白水平,改写了MF贫血治疗格局。
24周输血独立:打破传统治疗困境
MOMENTUM III期临床试验是莫洛替尼获批的核心依据。该研究纳入195例既往接受过JAK抑制剂治疗且血红蛋白(Hgb)<10g/dL的MF患者,随机分配至莫洛替尼组(200mg/日)或达那唑组(600mg/日)。结果显示:
输血独立性:莫洛替尼组24周时31%患者实现≥12周无需输血,显著优于达那唑组的20%(p=0.0064);若以24周内无需输血计算,莫洛替尼组比例达35%,对照组仅17%。
血红蛋白提升:基线Hgb≤100g/L的59例患者中,21例(35.6%)在24周时Hgb升高≥20g/L,其中6例基线依赖输血的患者中有2例摆脱输血依赖。
症状缓解:莫洛替尼组25%患者总症状评分(TSS)较基线改善≥50%,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%(p=0.0095),脾脏体积缩小≥35%的患者比例也达23%,远超对照组的3%(p=0.0006)。
长期改善血红蛋白:机制与临床证据
莫洛替尼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双重作用机制:
JAK1/2抑制:通过阻断异常激活的JAK-STAT通路,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,抑制骨髓纤维化进展,同时缓解脾肿大和全身症状。
ACVR1/ALK2抑制:降低肝细胞铁调素(Hepcidin)水平,促进铁释放和红细胞生成,直接纠正贫血。
SIMPLIFY-1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长期疗效。该研究纳入432例未接受过JAK抑制剂治疗的MF患者,随机分配至莫洛替尼组或芦可替尼组。结果显示:
血红蛋白稳定性:莫洛替尼组24周时平均Hgb为10.6g/dL,显著高于芦可替尼组的9.5g/dL(p<0.05);至48周,莫洛替尼组Hgb升至11.6g/dL,且75%患者实现输血独立。
脾脏反应持久性:莫洛替尼组48周时脾脏反应率(SRR≥35%)达55.6%,与芦可替尼组的50%相当,但莫洛替尼组症状评分改善更优(33.3% vs. 0%)。
真实世界数据:扩展应用场景
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对119例真实世界MF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,莫洛替尼治疗3个月时48.5%患者Hgb升高≥20g/L,6个月时比例升至61.3%;35.4%患者脾脏体积缩小,36.9%患者TSS降低≥50%。尽管10%患者因毒性反应停药,但75%患者耐受性良好,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复杂临床场景中的有效性。
莫洛替尼仿制药LuciMomel已在老挝上市,如需购买莫洛替尼momelotinib或仿制药LuciMomel,可在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印度全球药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