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泊洛妥珠单抗联合R-CHP:DLBCL一线治疗新标准?

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,占成人淋巴瘤的30%-40%。尽管R-CHOP方案(利妥昔单抗+环磷酰胺+多柔比星+长春新碱+泼尼松)自2002年问世以来一直是标准一线治疗,但仍有40%的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难治。随着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(ADC)泊洛妥珠单抗(Polatuzumab Vedotin)的上市,DLBCL一线治疗格局面临革新。

  POLARIX研究:奠定新标准的核心证据

  试验设计与疗效数据

  无进展生存期(PFS):Pola-R-CHP组2年PFS率为76.7%,显著高于R-CHOP组的70.2%(HR=0.73,95%CI:0.57–0.95,p<0.02),疾病进展、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27%。

  完全缓解率(CRR):Pola-R-CHP组达到57.8%,较R-CHOP组的53.5%提升4.3个百分点。

  高危亚组获益: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(non-GCB)DLBCL患者中,Pola-R-CHP组2年PFS率提升至83.9%,较对照组提高25.1%。

  研究类型:全球性、多中心、随机、双盲、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,纳入879例初治DLBCL患者。

  治疗方案:试验组接受泊洛妥珠单抗(Pola-R-CHP)联合治疗,对照组采用标准R-CHOP方案。

  疗效终点

  安全性与耐受性

  不良事件(AE):两组3/4级AE发生率相似(Pola-R-CHP组88.2% vs R-CHOP组87.6%),最常见的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(28.3% vs 30.8%)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(13.8% vs 8.0%)。

  剂量调整:Pola-R-CHP组因AE导致剂量降低的比例更低(9.2% vs 13.0%),患者足疗程治疗比例更高。

  真实世界研究验证疗效

  中国队列研究

  符合POLARIX入组标准的患者:6周期治疗后CRR达100%,ORR为100%。

  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:CRR为55%,ORR为64%。

  纳入患者:37例初治DLBCL患者,中位年龄60岁,62.2%为non-GCB型,78.4%为Ann Arbor III-IV期。

  疗效数据

  安全性:3-4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.5%,中性粒细胞减少为27.0%,均通过支持治疗恢复。

  日本POLASTAR研究

  纳入患者:502例初治DLBCL患者,前200例分析显示ORR为95.0%,CRR为87.9%。

  安全性:51.6%的患者出现3级AE,主要为粒细胞减少,与POLARIX研究一致。

  机制突破与协同效应

  ADC技术优势

  精准靶向:泊洛妥珠单抗通过抗CD79b单抗精准结合B细胞表面抗原,将细胞毒药物MMAE(单甲基奥瑞他汀E)输送至肿瘤细胞。

  旁观者效应:MMAE释放后可杀伤邻近肿瘤细胞,增强疗效。

  与R-CHOP的协同作用

  免疫增强:泊洛妥珠单抗可上调CD20表达,增强利妥昔单抗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(CDC)作用。

  信号通路抑制:诱导AKT和ERK通路磷酸化,阻断肿瘤细胞增殖。

  指南推荐与临床应用前景

  国际指南更新

  NCCN指南(2024):将Pola-R-CHP列为DLBCL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(1类推荐)。

  CSCO指南(2024):给予1A类推荐,适用于中高危DLBCL患者。

  患者如需用药,可在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印度全球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瑞美吉泮预防性用药:每月偏头痛发作减少多少天? 下一篇:布瓦西坦治疗局灶性癫痫:长期用药是否影响认知功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