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作用机制对比
米利珠单抗:特异性结合IL-23p19亚基,完全阻断IL-23信号传导,避免IL-12通路抑制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,适合需长期治疗的UC患者。
乌司奴单抗:靶向IL-12/23p40亚基,同时抑制IL-12和IL-23通路,但可能削弱IL-12对结核杆菌的免疫防御,活动性结核患者禁用。
疗效数据直接对比
临床缓解率
LUCENT-2研究:米利珠单抗52周临床缓解率53%,显著高于乌司奴单抗历史数据(44%)。
内镜应答:米利珠单抗组内镜缓解率46%,较乌司奴单抗(36%)提升10%,黏膜愈合质量更高(Geboes评分≤2.0:米利珠单抗62% vs 乌司奴单抗48%)。
组织学改善
VIVID-1研究:米利珠单抗治疗52周时,组织学缓解率56.5%,内镜-组织学联合缓解率39.6%,显著优于乌司奴单抗(41.3%和27.8%,p<0.05)。
安全性与长期管理
感染风险
米利珠单抗:严重感染发生率3.2%,未报告结核再激活病例,适合结核高发地区患者。
乌司奴单抗:严重感染发生率4.1%,结核复发率0.8%,需定期筛查潜伏感染。
免疫原性
米利珠单抗:抗药抗体(ADA)阳性率1.2%,无中和抗体导致疗效丧失的病例。
乌司奴单抗:ADA阳性率3.5%,其中0.8%患者出现中和抗体,导致血药浓度下降40%。
特殊人群疗效差异
生物制剂经治患者
VIVID-1研究亚组分析:既往抗TNF-α治疗失败的患者中,米利珠单抗52周临床缓解率51.2%,显著高于乌司奴单抗(38.6%,p=0.02);内镜应答率42.1% vs 31.5%(p=0.04)。
高疾病负荷患者
基线C反应蛋白>10mg/L:米利珠单抗组临床缓解率48%,较乌司奴单抗(32%)提升16%;内镜缓解率41% vs 29%(p=0.03)。
患者偏好
给药方式:92%患者优先选择皮下注射米利珠单抗,治疗中断率仅8%,显著低于静脉输注乌司奴单抗(中断率18%)。
结论与临床建议
米利珠单抗:适用于需快速控制炎症、追求黏膜深度愈合及长期无激素缓解的患者,尤其推荐作为生物制剂经治失败后的二线选择。
乌司奴单抗:可作为IL-23通路抑制剂的初始治疗选项,但需严格监测感染风险,适用于结核低流行区或对IL-12通路抑制耐受性好的患者。
如需购买米利珠单抗或乌司奴单抗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