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溃疡性结肠炎(UC)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,传统疗法如5-ASA、糖皮质激素及抗TNF-α单抗(如英夫利昔单抗)存在疗效不足或长期安全性风险。米利珠单抗(Mirikizumab)作为全球首个靶向IL-23p19亚基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,通过阻断IL-23/Th17通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,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疗效。
II期临床研究:早期疗效验证
剂量探索与疗效数据
2018年DDW研究:纳入121例中重度UC患者(Mayo评分6-12分),随机接受米利珠单抗(50mg、200mg、600mg)或安慰剂治疗。结果显示,第12周临床缓解率(Mayo评分≤2分且无单项>1分)达11.5%-22.6%,显著高于安慰剂组(4.8%,p<0.05);临床反应率(Mayo评分下降≥3分且≥30%)为41.3%-59.7%,较安慰剂组(20.6%)提升20%-39%。
内镜愈合率:200mg剂量组内镜愈合率(Mayo内镜评分≤1分)达30.6%,是安慰剂组(6.3%)的4.8倍,黏膜愈合质量显著优于抗TNF-α单抗历史数据(内镜愈合率约15%-20%)。
长期疗效与安全性
持续缓解率:II期研究随访至第52周,200mg剂量组临床缓解率稳定在24%,75%患者实现2年持续缓解,显著优于安慰剂组(5%)。
安全性特征:严重不良事件(SAE)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(10.3% vs 9.2%),最常见TEAE为鼻咽炎(15%)、贫血(8%),未报告严重感染或肿瘤风险增加。
III期临床研究:疗效与依从性突破
LUCENT-1/2研究:疗效确认
诱导期:第12周临床缓解率达24%(vs 安慰剂15%),内镜缓解率31%(vs 安慰剂12%),患者排便急迫性评分下降47%(vs 安慰剂22%)。
维持期:接受米利珠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中,49.9%在第52周仍保持临床缓解,安慰剂组仅为25.1%;97.8%的缓解患者实现无激素治疗,显著降低皮质类固醇依赖风险。
给药方案优化
诱导期:静脉输注300mg(每4周1次×3次),快速控制炎症。
维持期:皮下注射200mg(每4周1次),简化给药流程,患者依从性提升至92%,较静脉注射提高30%。
生物标志物与组织学改善
炎症因子下降:第12周时,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(CRP)水平下降65%,粪便钙卫蛋白下降78%,提示黏膜炎症显著减轻。
组织学缓解:LUCENT-2研究显示,52周时68%患者实现组织学缓解(Geboes评分≤3.1),直肠出血评分归零率达89%,肠黏膜隐窝结构恢复率76%。
如需购买米利珠单抗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