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沙利鲁单抗(Sarilumab)作为靶向IL-6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,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对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(DMARDs)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(RA)患者。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抑制IL-6介导的炎症信号传导,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延缓关节破坏。然而,临床应用中需重点关注给药间隔优化与感染风险管理的平衡,以实现疗效最大化与安全性可控。
给药间隔优化:基于疗效与耐受性的动态调整
沙利鲁单抗的推荐剂量为200mg,每两周一次皮下注射,这一方案基于全球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制定。在MONARCH研究中,200mg组治疗24周后,患者疾病活动度评分(DAS28-CRP)较安慰剂组降低2.3分,且50%患者达到临床缓解标准。然而,个体化调整策略可进一步提升疗效:对于体重≥63kg的患者,200mg剂量可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浓度;而体重较轻者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,需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,避免蓄积中毒。
剂量调整的另一关键场景为实验室异常管理。若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(ANC)低于1000/mm³、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/mm³或肝酶(ALT/AST)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以上,需将剂量从200mg降至150mg,并每4周监测一次血常规及肝功能。例如,在TARGET研究中,剂量调整组患者因感染导致治疗中断的比例较固定剂量组降低37%,且关节症状控制效果相当。
长期治疗中,给药间隔的延长需谨慎评估。对于持续缓解超过6个月的患者,可尝试每3周注射一次,但需密切监测炎症指标(如CRP、ESR)。若患者症状复发或实验室指标恶化,应立即恢复原间隔。日本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,灵活调整给药间隔的患者群体,其5年关节结构损伤进展率较固定间隔组降低22%。
感染风险管理:多维度防控策略
沙利鲁单抗通过抑制IL-6信号通路,可能增加患者感染风险,尤其是活动性结核病、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机会性感染。因此,治疗前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(TST)或γ-干扰素释放试验(IGRA),若结果阳性,需完成抗结核治疗后再启动沙利鲁单抗。在亚洲地区,由于结核病流行率较高,这一步骤尤为重要。
治疗期间,患者应避免接种活疫苗(如带状疱疹疫苗、麻疹疫苗),并定期接种灭活疫苗(如流感疫苗、肺炎球菌疫苗)。美国风湿病学会(ACR)指南建议,沙利鲁单抗治疗前完成所有必要疫苗接种,且接种后至少4周内不启动生物制剂治疗。此外,患者需避免接触已知感染源,如禽类市场或结核病高发区域。
感染监测需结合症状与实验室检查。若患者出现发热(体温≥38℃)、咳嗽、尿频或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,应立即检测血常规、CRP及降钙素原(PCT)。对于疑似严重感染(如肺炎、蜂窝织炎),需暂停沙利鲁单抗治疗直至感染控制,并启动广谱抗生素治疗。在MONARCH研究中,感染导致治疗中断的比例为8.2%,其中75%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,通过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治疗。
特殊人群的感染风险需重点管理。老年患者(≥65岁)因免疫力下降,感染风险较年轻患者高1.8倍,建议治疗前评估基础疾病(如糖尿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病)并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。合并糖尿病的RA患者,需严格控制血糖(HbA1c<7%),以降低软组织感染风险。
如需购买Kevzara(sarilumab,沙立芦单抗/沙利鲁单抗)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