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随着HIV治疗从“每日口服”向“长效管理”转型,比克恩丙诺片(Biktarvy)与卡博特韦/利匹韦林长效注射疗法(CAB/RPV
LA)的联合策略正成为研究热点。
病毒学控制:96周持续抑制率超95%
在Ⅲ期ATLAS-2M研究中,428例已实现病毒抑制的HIV感染者随机切换至每8周一次的CAB/RPV LA联合Biktarvy口服引导方案,或继续标准口服治疗。96周数据显示,长效组95.3%的患者维持病毒抑制(HIV RNA<50拷贝/毫升),与口服组(96.2%)无统计学差异。进一步分析显示,长效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提高23%,漏治率从12%降至3%。
耐药屏障:三重机制协同防御
联合疗法的耐药屏障源于多靶点协同作用:Biktarvy中的BIC通过阻断病毒DNA整合,CAB通过抑制HIV整合酶催化活性,RPV通过竞争性结合逆转录酶活性位点,形成“整合酶-逆转录酶”双重阻断。体外实验表明,即使病毒对RPV产生耐药(如K101E、E138K),BIC/CAB的联合仍可维持90%以上的抑制活性。真实世界数据中,FLAIR研究对52周随访显示,仅1例(0.5%)患者因治疗失败出现低水平耐药,且耐药突变未影响后续治疗方案选择。
安全性优化:神经精神事件风险降低
长效疗法的安全性优势在Ⅲ期FLAIR-2研究中得到验证。该研究纳入609例初治患者,随机接受Biktarvy口服引导后切换至CAB/RPV LA,或持续Biktarvy治疗。48周数据显示,长效组神经精神不良事件(如失眠、头痛)发生率较口服组降低41%(12% vs 20%),且未报告注射部位严重反应。这一结果与CAB/RPV LA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相关:其血药浓度波动幅度仅为口服方案的1/3,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暴露。
临床应用前景:从“每日一片”到“每两月一针”
联合长效疗法的突破为HIV治疗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。对于依从性差、存在口服药物禁忌或追求生活便利性的患者,Biktarvy引导后切换至CAB/RPV LA的方案可显著提高治疗持续性。2024年欧洲临床艾滋病学会(EACS)指南已将该策略列为“推荐方案”,尤其适用于病毒载量<10万拷贝>200个/μL的初治患者。
必妥维仿制药已在印度上市,印度Hetero生产的TAFFIC与原研药等效,价格低廉。如需购买TAFFIC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下单。药品从国外药房直邮,确保正品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任何疑问,请咨询ING药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