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塞利尼索治疗复发性GBM:28%肿瘤缩小,血小板减少需密切监测

 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(GBM)的治疗长期面临血脑屏障穿透困难与肿瘤异质性的双重挑战。2022年II期临床试验证实,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塞利尼索单药治疗可使28%患者肿瘤缩小,但43.4%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提示血液学毒性需严密监控。

  疗效数据:跨越血脑屏障的抗肿瘤活性

  试验中,80mg剂量组(D组)客观缓解率(ORR)达10%,其中1例完全缓解(CR),2例持久部分缓解(PR)。RANO标准评估显示,19例(28%)患者肿瘤最大径缩小≥30%,且地塞米松剂量未同步增加,证实疗效独立于糖皮质激素。药效学分析表明,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从29%降至13%,凋亡比例从2%升至28%,与XPO1抑制后肿瘤抑制蛋白核滞留的机制一致。

  血液学毒性:血小板减少的分级管理

  塞利尼索导致3级/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3.4%,但无出血事件报告。其机制与XPO1在巨核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相关。临床试验采用阶梯式管理策略:血小板计数(50-75)×10⁹/L时下调一级剂量;<25×10⁹>50×10⁹/L后重启治疗。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26.3%,3级/4级贫血占17.1%,需通过生长因子支持与输血干预。

  非血液学毒性:多维度支持治疗

  疲劳(61%)与恶心(59%)为最常见非血液学毒性,多发生于用药后2周内。研究采用预防性5-HT3受体拮抗剂,使3级呕吐发生率从30.3%降至10%。低钠血症(19.7%)通过口服补钠(目标130mmol/L)控制,体重下降(17.1%)需营养师介入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。26例SAE中,6例癫痫发作与药物蓄积相关,建议基线有癫痫病史患者监测血药浓度。

  生物标志物探索:突变谱与疗效关联

  外显子组测序显示,IDH突变患者中位OS延长至14.5个月(野生型10.2个月),但与塞利尼索敏感性无显著关联。PDX1、EP400突变患者生存期延长,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作为预后标志物。转录组分析发现,NGFR(NF-κB负调控因子)表达上调与疗效正相关,为后续联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。

  塞利尼索为复发性GBM提供了首个跨血脑屏障的靶向治疗选择,但其毒性管理需多学科协作。

  塞利尼索SELINEXOR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老挝卢修斯制药的LuciSelin老挝大熊制药的塞利尼索仿制药SALLYDX,如需购买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 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流感新药玛巴洛沙韦:单剂量快速起效,但需警惕耐药突变风险 下一篇:布格替尼剂量优化:90mg→180mg阶梯给药,减少早期不良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