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核输出抑制剂塞利尼索:胶质母细胞瘤PFS6达17%,但疲劳发生率61%

  胶质母细胞瘤(GBM)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恶性的原发性肿瘤,5年生存率不足5%,传统治疗手段难以突破血脑屏障与肿瘤微环境的双重限制。2022年发表于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》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,全球首创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(SINE)塞利尼索单药治疗复发性GBM,在80mg剂量组实现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(PFS6)17.2%的突破,但伴随61%的疲劳发生率,揭示了创新疗法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挑战。

  穿透血脑屏障的机制突破

  塞利尼索通过抑制核输出蛋白XPO1,阻断肿瘤抑制蛋白(如TP53、PTEN)的核外排,重启其凋亡调控功能。临床前模型显示,该药物可穿透血脑屏障,使颅内异种移植小鼠生存期延长30%。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,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中位数达105.4 nM,高于体外实验中GBM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(IC50 148 nM),为疗效提供分子基础。

  剂量优化与生存获益

  试验纳入76例患者,分为50mg/m²(B组)、60mg/m²(C组)、80mg(D组)三组。D组采用每周一次给药方案,PFS6达17.2%(95% CI 7.78-38.3),显著优于B组的10%(95% CI 2.67-35.4)和C组的7.7%(95% CI 1.2-50.6)。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10.2个月(95% CI 7.0-15.4),19例(28%)患者肿瘤缩小≥50%,其中1例达完全缓解。分子标志物分析显示,PDX1、EP400突变患者生存期延长,但与药物敏感性无直接关联。

  安全性挑战:疲劳与血液学毒性

  尽管塞利尼索未报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,但3级/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达43.4%,所幸无出血事件。非血液学毒性中,61%患者经历疲劳(B组58.3%、C组64.3%、D组60.0%),60.5%出现恶心,43.4%食欲下降。28.9%患者需剂量调整,最常见原因为疲劳(13.2%)和食欲下降(6.6%)。严重不良事件(SAE)发生率34.2%,包括8%癫痫发作和4%晕厥,但仅8例(10.5%)被判定与治疗相关。

  临床实践启示

  该研究确立了80mg每周一次作为复发性GBM的推荐剂量,其疗效显著优于历史对照(传统化疗PFS6约5%)。然而,疲劳与胃肠道反应需通过预防性用药(如止吐剂)和剂量调整管理。正在进行的III期试验(NCT04337508)探索塞利尼索联合放疗或替莫唑胺的协同效应,有望进一步提升生存获益。

  塞利尼索SELINEXOR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老挝卢修斯制药的LuciSelin老挝大熊制药的塞利尼索仿制药SALLYDX,如需购买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 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下一篇:ALK+ NSCLC新选择布格替尼:56%肿瘤缩小,间质性肺炎风险3.7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