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肝纤维化是PBC患者进展至肝硬化和肝衰竭的核心病理过程。埃拉菲布拉诺作为首款获批的PPAR-α/δ双重激动剂,其长期抗纤维化作用备受关注。Ⅲ期ELATIVE研究的开放标签延长期数据提供了关键证据。
肝纤维化指标的长期稳定性
在连续接受埃拉菲布拉诺治疗156周的13例患者中:
肝脏硬度值(LSM)从基线8.2kPa降至7.5kPa(n=23),无显著进展;
增强肝纤维化评分(ELF)从9.8降至9.3(n=19),低于纤维化进展阈值(≥9.8);
78%的患者ALP持续低于1.67×ULN,提示胆汁淤积持续缓解。
这些数据与Ⅱ期试验结果一致。在12周治疗中,埃拉菲布拉诺(80mg/日)使患者γ-谷氨酰转移酶(GGT)下降37%,IgM水平降低25%,均反映肝细胞炎症和胆汁淤积的减轻。
抗纤维化机制的临床验证
埃拉菲布拉诺通过双重PPAR激活发挥多途径抗纤维化作用:
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:PPAR-δ激活可下调TGF-β1/Smad通路,减少胶原Ⅰ和Ⅲ合成。在PBC患者肝组织中,治疗12周后α-SMA(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)表达量降低40%;
促进胆汁酸排泄:PPAR-α上调BSEP和MRP2表达,降低肝内胆汁酸浓度。ELATIVE研究中,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从基线85μmol/L降至42μmol/L(P<0.01);
抗炎作用:抑制NF-κB和AP-1通路,减少IL-6和TNF-α释放。治疗52周后,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(hs-CRP)水平下降35%。
预后评分系统的改善
基于GLOBE和UK-PBC评分模型,埃拉菲布拉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无移植生存率:
治疗1年后,GLOBE评分从-0.63降至-0.99(风险降低36%),UK-PBC评分从-0.74降至-1.01(风险降低27%);
评分改善与ALP下降高度相关(r=0.72,P<0.001),提示生化指标改善可转化为长期预后获益。
临床意义与未解问题
埃拉菲布拉诺的长期数据证实其能稳定肝纤维化进程,但能否逆转已形成的肝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。目前,其获批适应症限于生化指标控制,未来需通过肝活检或新型无创标志物(如Pro-C3、TIMP-1)验证组织学改善。此外,对于晚期纤维化患者(F3-F4期),埃拉菲布拉诺与抗纤维化药物(如西拉地帕)的联合方案可能成为研究热点。
综上,埃拉菲布拉诺通过多靶点调控胆汁淤积、炎症和纤维化,为PBC患者提供了延缓疾病进展的新策略。其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数据支持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。
Elafibranor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LuciElafib,如需买药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