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胆管癌作为一种侵袭性强、早期诊断率低的恶性肿瘤,约10%-16%的患者存在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,这一分子特征为靶向治疗提供了突破口。佩米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FGFR抑制剂,通过选择性阻断FGFR1/2/3的激酶活性,抑制下游信号传导,在FGFR2融合胆管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。
客观缓解率:突破传统化疗瓶颈
在Ⅱ期关键试验FIGHT-202中,107例经治FGFR2融合胆管癌患者接受佩米替尼(13.5mg,连续14天给药后停药7天)治疗后,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(ORR)达35.5%,研究者评估更达41%,远超传统化疗不足20%的缓解率。中国桥接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:30例可评价患者中,15例获得确认反应,ORR为50%,疾病控制率(DCR)达100%。
真实世界数据同样支持其疗效。一例62岁肝内胆管癌伴肺、骨转移的Ⅳ期患者,在经历仑伐替尼+帕博利珠单抗、阿帕替尼治疗失败后,基因检测发现FGFR2融合,接受佩米替尼治疗5个月后肿瘤缩小,CA-199从11060 U/mL降至916 U/mL,最终获得超19个月的持续缓解时间(DOT)。另一项针对中国患者的Ⅱ期研究显示,ORR达60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9.1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(OS)达23.9个月,较二线化疗方案(中位OS 6.2个月)延长近4倍。
生存获益:重塑治疗格局
佩米替尼不仅显著提升缓解率,更延长患者生存期。FIGHT-202研究中,患者中位PFS为6.9个月,中位OS达21.1个月;2021年ASCO更新数据进一步显示,中位PFS延长至7.0个月,中位OS达17.5个月,而FGFR2融合应答者的中位OS更是突破30.1个月。中国研究的中位OS数据(23.9个月)与全球数据一致,且所有患者均未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(TRAE)停药,凸显其安全性优势。
分子分型:精准治疗的核心
佩米替尼的疗效高度依赖于FGFR2融合状态。FIGHT-202研究中,非FGFR2变异患者(队列2和队列3)的ORR仅为3%,证实其“精准打击”特性。此外,共存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疗效:TP53或CDKN2A/B共存突变患者的PFS显著缩短,但FGFR2融合患者仍能从治疗中获益。这提示,未来需结合多基因检测进一步优化人群筛选。
临床应用:从二线到一线的探索
基于其卓越疗效,佩米替尼已被《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》和《肝内胆管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》推荐为FGFR2融合患者的二线标准治疗。目前,Ⅲ期PROOF试验正评估其联合免疫治疗(帕博利珠单抗)用于一线治疗的潜力,早期数据显示联合方案可能进一步延长生存期。
佩米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商品名:LuciPem,患者如需购药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