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 0

仑伐替尼联合K药:肝癌一线治疗的新标准?

  仑伐替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,K药(帕博利珠单抗)是一种PD-1抑制剂。两者联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(HCC)的疗效备受关注。本文结合临床研究数据,探讨其是否可成为一线治疗的新标准。

  1. 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

  REFLECT试验数据

  该研究纳入954例不可切除的晚期HCC患者,结果显示,仑伐替尼组的中位OS为13.6个月,中位PFS为7.4个月,ORR为24.1%,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(OS:12.3个月,PFS:3.7个月,ORR:9.2%)。

  在中国患者亚组中,仑伐替尼的中位OS达到15.0个月,中位PFS为9.2个月,ORR为43.8%。

  2. 仑伐替尼联合K药的疗效突破

  KEYNOTE-524/Study 116试验数据

  该1b期研究纳入30例晚期HCC患者,接受仑伐替尼(12 mg/d或8 mg/d)联合K药(200 mg,每3周1次)治疗。结果显示,研究者评估的ORR为36.7%,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为50%,中位PFS为9.7个月,6个月OS率为83.3%,12个月OS率为59.8%。

  在安全性方面,3-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%,最常见的是高血压(17%)和白细胞减少(17%)。

  真实世界研究数据

 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9例接受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s)治疗的晚期HCC患者,结果显示,ORR为25.9%,疾病控制率(DCR)为70.4%,中位PFS为7个月,6个月和1年OS率分别为62.6%和53.7%。

  3. 联合治疗的优势与挑战

  优势

  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ORR和PFS,尤其适用于对单药治疗不敏感的患者。

  仑伐替尼通过抑制VEGFR等靶点,改善肿瘤微环境,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。

  挑战

  联合治疗的毒性反应更显著,需密切监测并管理不良反应。

  仑伐替尼与K药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,需优化给药方案。

  4. 临床应用建议

  患者选择

  联合治疗更适用于Child-Pugh A级、体能状态良好的晚期HCC患者。

  对于肝功能较差(Child-Pugh B级)的患者,需谨慎评估风险与获益。

  剂量调整

 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可优先减少仑伐替尼剂量;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显著,则暂停K药治疗。

  仑伐替尼联合K药在晚期HCC一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优势,ORR和PFS均优于单药治疗。尽管其毒性反应较大,但通过个体化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管理,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。

  仑伐替尼仿制药已上市,孟加拉珠峰制药LENVAXEN、印度NATCO制药LENVAT、孟加拉碧康制药LENVANIX、老挝东盟制药LYVIONI、老挝第二药厂PHOLENVA、孟加拉耀品国际LANIB等,如需购买仑伐替尼仿制药,可登录www.ingpharma.com印度全球药房唯一官方中文网站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​培西达替尼获批腱鞘巨细胞瘤:首个CSF1R靶向药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:米托坦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血药浓度监测:如何个体化用药?